不耗水、不耗电,清洁而又自给自足的小屋,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
在12月21日举行的“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环保专场发布活动上,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孙卫详细介绍了北碚区“无废城市”建设和绿色创建的工作情况,并为现场市民讲解了北碚零碳小屋的工作原理。
在北碚缙云山翠月湖畔的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有一间充斥着科技感的“小清新”小屋,这是重庆首个货真价实的“零碳建筑”。
孙卫介绍,零碳小屋试运行第一天,其太阳能光伏就能满足小屋用电的全部需求,剩余电量则储存至充电桩使用。“也就是说,当有新能源汽车开上缙云山时,这些充电桩就能给新能源车充电。”
得益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零碳小屋形成了“光伏+储能+充电桩”一体化的多元互补能源发电微电网系统。
晚上,零碳小屋则利用白天储存的能量为小屋提供着夜间景观照明,成为北碚缙云山上一道亮丽的夜景。
同时,零碳小屋一侧的水流发电系统在雨水期间,也能够供给储能系统,补足雨水期间太阳能的能量不足。
不仅如此,零碳小屋装备的智慧大屏终端,可以实时控制能耗系统,对零碳小屋中所有能耗体系进行实时监控并精准控制各项能源消耗,帮助零碳建筑目标精准实现。
“零碳小屋应用了多项创新科技材料技术产品,其使用的雾化玻璃可根据建筑需要在-20℃至70℃之间自由设定温度。”孙卫介绍,根据缙云山的气候,雾化玻璃基本会常年保持透明,并辅助引入山林冷风,保证冬暖夏凉的效果。
此外,零碳小屋的木结构利用植物固碳原理,用木材建造房屋将树木中二氧化碳固定在建筑中,其储存的10吨碳,相当于一辆家庭汽车连续行驶2年的碳排放量。
“零碳小屋还一项吉尼斯纪录的产品。”孙卫介绍,零碳小屋木结构中的节能构造,以纳米气凝胶作为核心保温层,在2020年被评选为“世界上密度最低的固体”。
同时,零碳小屋将场地中的雨水收集、过滤、回用,净化雨水、形成雨水花园,回用的雨水甚至可以用于循环冷却水和消防水。
对于市民关心的为什么要研发零碳小屋?普通市民又何时能住上零碳小屋等问题,孙卫也一一进行了解答。
“零碳小屋的研发目的在于降低碳排放,并加强对碳排、碳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形成完备的“减碳”体系的研究,为重庆市民低碳生活提供样本,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孙卫介绍,目前,零碳小屋还处于试验阶段,未来,零碳小屋将以现有技术体系为起点,进一步完善和降低成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大家就能住上零碳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