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模式重庆理工大学在第62届高博会上这样作答
来源:重庆科技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21 点击量:502 作者:陶彦燕 邹政

纵深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基础工程和重要途径。

如何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模式?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第62届高博会”)举办期间,重庆理工大学全方位参与、多角度发声,给出回答。

联动四个课堂

构建高质量大思政育人格局

思政教育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利用自身历史沿革、学科优势等特点,构建高质量大思政育人格局,1115日,在第六届新时代“数字思政”创新发展论坛上,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康骞以《联动四个课堂 构建重庆理工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为题介绍相关经验。

康骞介绍,近年来,重庆理工大学通过联动四个课堂,构建起具有校办特色的高质量大思政育人格局。学校通过“强化第一课堂,以理服人”“活跃第二课堂,以文化人”“延展第三课堂,以行感人”“抢占第四课堂,以网聚人”,筑牢课堂教学主阵地,打好红色文化认同牌,铸造社会实践大熔炉,构建网络空间新生态。

该校编制有相关思政教学资料2本,打造思政微课,推出“红色云课堂”系列慕课,并设立“一院一品”大思政育人专项计划。同时,该校还打造原创话剧、小品、舞台剧等,增强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兵工基因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组织青年学生赴延安等地开展红色研学;引导青年学子围绕乡村振兴、街道治理开展创新创业;组建100余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等。

据了解,重庆理工大学通过联动四个课堂,构建起具有校办特色的高质量大思政育人格局。该校先后获批首批重庆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原创话剧《红色的岩》入选2024年全市高校精品文化巡展巡演项目,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获教育部官微报道,相关实践活动被团中央网站、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500余次。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探索“学缘式”产教融合新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高校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必然路径。

1116日,在第三届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论坛上,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冬阳以“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卓越工程人才——重庆理工大学探索‘学缘式’产教融合新模式”为题,分享了重庆理工大学相关做法。

邱冬阳介绍,在建设模式上,重庆理工大学实现从“嫁接式”向“学缘式”转变。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该校将学校科研成果孵化成立了10家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的“含谷清研理工科技园”园区内所有源头技术、管理团队均来自学校,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现代产业学院办学模式,保证了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在人才培养方面,重庆理工大学通过“企业挂职”等方式,有组织地安排教师深入行业一线,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导师。同时,该校还将行业前沿技术、真实研发项目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可容纳1200人的学生科技创新工场,创新工科毕业设计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该校还着眼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布局,立足自身学科特色优势,着力开展有组织科研,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重点部署,先后建设人工智能学院、数控机床研究院、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大会期间,重庆理工大学相关专家还围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大思政课运行、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思政思政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继续教育、产学研合作等相关议题,介绍改校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做法。

此外,在第62·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交接仪式上,重庆理工大学还荣获“优秀组织奖”。

据悉,重庆理工大学正在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牵引,持续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国防科技”两大办学特色,着力创建国家“一流学科”,努力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