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1111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庆科技创新 > 详情

316平方公里,2035年基本建成!科学城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出炉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4/08/23 点击量:615 作者:张亦筑 实习生 彭宇

8月22日,记者从西部(重庆)科学城获悉,《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近日获市政府批复(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三区三线”、用地等规划指标,优化交通、产业、功能、生态等规划核心要素,是科学城高新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将作为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据了解,《规划》所涉范围为高新区(直管园),包括7个镇(曾家镇、白市驿镇、走马镇、含谷镇、巴福镇、金凤镇、石板镇)3个街道(西永街道、虎溪街道、香炉山街道)及西永微电园全域,总面积约316平方公里。高新区(直管园)以“科学之城、创新高地”为功能定位,按照城市职能,将规划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引领成渝地区创新发展的综合性科学中心,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山水共融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到2035年,高新区(直管园)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

根据《规划》,高新区(直管园)将规划形成“一心聚核、两轴共生,双屏相映、三片协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其中,一心聚核,即:依托科学公园,有机集聚金凤、西永、大学城等片区,布局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交易、科技交流等功能,提升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耦合性,打造生态科创核心。

两轴共生,即:依托科学大道城市发展轴和城市绿廊,形成生态与文化、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主轴。

双屏相映,即:中梁山、缙云山两个绿色生态屏障。

三片协同,即:北部研发策源片区、中部技术创新片区、南部产业生成片区,承载不同的主导功能,覆盖创新全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为高新区(直管园)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记者注意到,《规划》对农业空间布局、生态空间布局、城镇空间布局进行了明确。其中,在城镇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高新区(直管园)将推动“科、产、城”融合发展。

科,即:科技创新“策源地”。依托科研港、生命岛、科学谷、大学城、科创街等创新载体,集中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打造学科内涵关联、空间分布集聚的原始创新集群。

产,即: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南部产业生成片区为主体,协同西永微电园、曾家、金凤等片区,突出“高”和“新”的特点,总体构建“323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城,即:美好城市“样板区”。面向科学家、创业者、新市民等多样人群需求,高水平完善品质居住空间、优质公共配套、优美生态环境等城市功能,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科技新城。

据悉,高新区(直管园)还将构建共建共享的城乡公共服务,构建轨道引领、四向联通、空铁联动的对外交通体系,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加强规划传导,强化实施保障。

比如,在共建共享的城乡公共服务方面,以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统筹布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在轨道引领、四向联通、空铁联动的对外交通体系方面,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形成“3高铁2城际1市郊1普速”铁路网系统,“一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城际直达、内外衔接的客货运枢纽,构建轨道引领、四向联通、空铁联动的对外交通体系。

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构建涵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等构成的多层次、网络化历史文化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