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教授发布消息称,该团队在全球率先获得了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并首次在家蚕性染色体W上发现蛋白编码基因,将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家蚕雄性个体较雌性个体具有生命力强、料丝转化率高、蚕丝净度好、生丝品级高等优势。因此,“单养雄蚕”一直以来都是蚕业界的长期愿景。代方银介绍,此前,“单养雄蚕”大多采取的是“淘汰法”,即舍去雌性个体——要么在生长的某个时期选出雄性用于后续生产,要么通过遗传致死手段让雌性在胚胎期死亡。而“单养雄蚕”的最理想目标是蚕蛾所产蚕卵全部为雄蚕,这就需要系统解析家蚕的性别调控机制。
在家蚕个体中,雌性的性染色体构成为ZW,雄性的性染色体构成为ZZ,也就是说,W染色体对家蚕性别起决定性作用,只要有一个W染色体就是雌性。近20年来,家蚕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研究、对家蚕W染色体序列信息的解析,一直是家蚕研究人员们关注的热点。
团队主要成员、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韩民锦称,研究发现,家蚕W染色体包含雌性性别决定因子Fem拷贝137个,蛋白编码基因76个,其中11个基因属于W染色体特有。
研究人员通过对W染色体注释发现,137个Fem拷贝主要以串联重复形式排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通过基因组敲除Fem无法完全实现雌性向雄性转变,因为基因组操作很难将W染色体上数目众多的Fem拷贝完全敲除。
“加上我们在2022年发布的家蚕遗传资源‘千蚕泛基因组’,我们研究团队已经拥有家蚕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组序列,这是家蚕基因组研究新的里程碑。”韩民锦进一步解释道,本次研究成果为解析家蚕性别决定和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靶标,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更在基于W染色体的分子设计育种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对于未来创建“全雄蚕”品种将产生深远影响。
据悉,该研究成果的相关论文已于日前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
下一篇: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