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智能分拣系统、汽车充电桩管理系统、自动导引车样车、虚实一体数控技术教学综合试验台……5月30日,重庆理工大学首届工科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在花溪校区举行。该校7个工科学院的47支队伍展开角逐,来自校内外的20位专家参与评审。
大赛开幕式现场。
“真题真做”
毕业设计不再“纸上谈兵”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是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窗口。
工科毕业设计的初衷是要检验学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但由于传统的工科毕业设计大部分来自专业教师自拟题目,使其与当前行业企业的真实产品、真实需求存在错配。另一方面,受制于经费等问题,很多工科毕业设计没有要求作出实物样机,这种“纸上谈兵”的毕业设计模式很难考察出学生真实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客观上造成了毕业设计同质化问题。
而本次大赛则旨在扭转原有“纸上谈兵”的毕业设计模式,通过项目攻关、实物制作、作品展示、答辩评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梳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推进形成以“真题真做真实践”为特色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新范式,健全产出导向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打造工程教育育人品牌。
参赛学生向评审专家介绍作品。
去年11月,重庆理工大学启动大赛准备工作,向行业企业征集毕业设计题目102项。通过筛选,73个毕业设计题目完成“揭榜挂帅”,并按照设计要求开始总体方案规划、部件选型与非标件设计与制造;今年4月,该校组织参赛项目进行中期检查,以实物样机完成质量为标准,共筛选47个毕设作品入围最后决赛。
“本次大赛是重庆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学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办学特色,纵深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进一步落实重庆市教委关于产教融合新要求、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具体举措。”开幕式上,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建国谈到。
产教融合
“判题”行业专家达七成
在纵深推进新工科建设、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把好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道关”,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破题?重庆理工大学举办的首届工科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给出答案。
本次重庆理工大学毕业设计创新大赛采用“企业出题、学生答题、双师判题”的竞赛模式,所有选题均来自于合作企业,与企业生产实践、产品开发和技术储备等紧密结合。从选题到判题的出入口环节,均有企业深度介入。
据了解,在践行产教融合方面,该校将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真实产品转化为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听到“枪炮声”做出“真东西”。同时,该校将大赛评审与常规毕业设计答辩融合。答辩环节参与评审的主体成员从学校教师转变为企业专家,实现了对毕业设计质量的多元化评价,并利用企业专家的丰富工程经验,考察学生真实工程实践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与本次大赛评审的20位专家中,来自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华中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行业专家有14位,占比达70%。专家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评审主线,对每个毕设作品进行详细评审。
参赛学生演示作品运行过程。(本文图片均由重庆理工大学提供)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是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人才的必要路径。”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副处长哈宁武说,“重庆理工大学作为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举办本次工科毕业设计创新大赛,正是学校抓准产教融合内涵、高质量践行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体现。”
据悉,接下来,重庆理工大学将以本次大赛为再出发点,继续做好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依托产教深度融合,开创走出一条辨识度高、持续性强的工程教育改革之路,培养更多具有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助力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