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 刘宴兵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之举、应有之义。重庆市将科学教育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中谋划,切实把科学教育加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加到社会大课堂各领域,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一、加课程,校内提质量
一是增加课程课时。修订完善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科学类课程课时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全面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不少于10%的教学要求。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项目,每周至少一节课后服务内容为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等科学教育内容。二是优化教学方式。评选300个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类课程优秀作业设计,遴选建设500节科学类学科精品课程、190节实验教学精品课程。每年评选表彰300余名科学教师。三是提升队伍质量。每年评定50名左右正高级职称中小学科学教师,500名左右高级职称中小学科学教师。设立10个科学类课程名师工作室,每年培训科学类骨干教师500余人。
二、加资源,校外做增量
一是用好校外资源。整合校外学生科学教育实践场所,评选218个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市级科学教育实践场所实现区县全覆盖。二是推进科普研学。抓住全国唯一省级“全国研学旅行实验区单位”契机,将科普研学作为研学旅行重要内容,学校开发科普研学精品课程200门,科普研学精品线路40条。三是规范校外培训。合理规划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总体规模,制定科技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指南。全市现有科技类培训机构469家,比上一年度增加61.7%。
三、加协同,社会挖储量
一是抓好统筹协调。每年召开重庆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4次,推动科学教育纳入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专项内容,每年支持金额近1亿元。二是协同开展活动。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等活动。共计组织100余名院士专家深入500余所大中小学举办科普讲座等670余场次。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青少年科技赛事,吸引近百万人次参与。三是兼顾均衡发展。开展薄弱地区和农村学校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累计培训种子教师1500余人。建立重庆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汇聚科学类教育资源100万条。开展科技教育乡村行,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20个,深入265所乡村中小学校服务乡村学生1.5万余名。
四、加改革,创新激变量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启动“雏鹰计划”“英才计划”,每年选拔400余名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入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项目入选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创新潜力奖,5个区县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32所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二是探索招生改革。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改革中考命题,加大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考查。三是营造工作氛围。持续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每年举办中小学科技节活动。将科学教育开展情况纳入科普工作执法检查重要内容,督促指导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