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努力打造“3564”科学教育品牌
来源:重庆科技报 发布时间:2024/02/23 点击量:8618 作者:樊洁


加强科技教育 提升科学素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年来,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科教融汇,扎实做好教育“双减”。在市教委的带领下,各区县积极创新科学教育方法、手段,探索了一批好经验、好机制,取得了一批新做法、新成效。



科技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机械臂。 (受访单位供图)


  “哇!太炫酷啦!”2月19日,在大渡口小学“科技筑梦 强国有我”2023—2024春季开学典礼暨“重庆科技小记者”站授牌仪式活动现场,随着飞行指令的下达,两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引得学生们纷纷惊叹鼓掌。40余名科技小记者代表集体宣誓,新学期刚开始,就在学生们心里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大渡口小学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视,正是大渡口区在教育“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渡口区充分结合重钢老工业基地历史文化优势和科普基地建设现实优势,建立“双领统筹、双提工程、三融课程、四级资源、四化活动”推进机制,搭建好“22344”科学教育实践场景。充分依托“‘双减’背景下实施科学教育加法”实践研究,努力形成“3科驱动”“5法联合”“6课联通”“4馆联动”的科学教育品牌模式和区域特色。
  在大渡口区委区政府的统筹引领下,区教委牵头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拔尖后备人才区域协同发展计划》等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文件,通过教育强区建设,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长期以来,大渡口区十分注重联系实际培养青少年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他们通过科学课与其他学科融合、科学课与社团融合、科学课与校外资源融合的“三融”学科建设,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如让学生走进重庆工业文化博览馆,近距离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走进义渡口,了解船浮于水的道理,明白“用沉的材料造船”的科学依据……如今,大渡口区与旅游学校和商务学校共建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已成为区内中小学生科普实践乐园。
  “在强化科学教育师资建设方面,我们努力实施信息能力全面提升、科学学科系统提升‘双提’工程,创新成立了‘大渡口区教育信息化专家库’,开展道德规范、信息技术、信息能力的‘三维一体’螺旋式梯度培训。目前,已形成了‘双层三环五机制’的区域研训模式,获评了教育部典型案例。”大渡口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凝聚合力,建立科学教育资源平台,是大渡口区加强科学教育工作放出的又一个“大招”。他们通过整合区、企、校、社多方资源,搭建了四级联动的场馆资源平台。现已创建区级科普基地4个、市级科普基地2个,打造全国科普示范社区8个、重庆市科普示范社区18个,科学教育活动在该区全面开花。
  区域内学校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科普创新教育基地、“青少年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科普基地(无人机类)”;项目研究“废物利用,低碳生活”获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项目式实践活动“探究梅兰竹菊”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箭毒蛙的生存之道》获环球自然日挑战赛全国一等奖……无数荣誉,是对大渡口区科学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今后,我们将在推进科学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努力为全国的科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努力培养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大渡口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