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五“管”齐下走出科学教育发展之路
来源:重庆科技报 发布时间:2024/02/23 点击量:9881 作者:廖怡飞

 

加强科技教育 提升科学素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年来,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科教融汇,扎实做好教育“双减”。在市教委的带领下,各区县积极创新科学教育方法、手段,探索了一批好经验、好机制,取得了一批新做法、新成效。



川渝两地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活动暨南岸区第32届中小幼学生科技节。 (受访单位供图)

  近年来,南岸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抓好“双减”和青少年科学教育。以“书香南岸 幸福教育”为发展愿景,从课程领导力建设、教学方式变革、科学实践平台、强师队伍建设、科学教育大课堂五方面探索出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走出了科学教育高质、高速、高位发展之路。
  课程领导力建设,保障科学课程高质量实施。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倾力指导下,南岸区历经十年三轮改革探索,推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相关工作持续创新,有效实施独具南岸特色的“1+1+1”(即基础+提升+创新)科学教育课程改革行动,实现了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搭建信息技术融合平台,累计投入近3亿元资金持续建设升级区域智慧教育直播平台、视频会议系统、中学创新实验室等,实现优质科教资源共建共享。
  教学方式变革,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坚持素养导向,将“大单元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实践于科学课堂,打造了珊小“亲亲课堂”、天小“台阶课堂”、茶中“智慧课堂”、十一中“生本课堂”等课堂新样态,提升科学教育质量。2022年全市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南岸区五年级学生科学素养在三年内提高18.5分,科学素养高位水平学生人数较三年前提高9.1%。
  科学实践平台,搭建理论与应用连接桥梁。区域各中小学建立科学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实践场所150余个,年均投入500余万元用于设备和器材购置更新。广泛开展科技活动节、小发明、小论文、参观体验等普适性活动。精心组织并科学统筹区域各中小学积极备战教育部各级各类科学类白名单竞训活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水平连续多年走在全市前列。
  强师队伍建设,筑牢科学教育高质量基石。强化区域教研员队伍建设,设立小学、中学科学类教研员共10名,主抓科学教育,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全区现有科学类专职教师1105名,通过9个种子教师工作坊、教研工作坊,组织教学专题培训活动、市外培训等研修活动,指导全区科学教师开展专业学习,提升区域科学教师队伍的课堂教学专业能力。先后完成国家级及市级科学教学课题6项,获评教育部各级各类精品课132节。
  科学教育大课堂,整合社会资源协同育人。集中珊小、天小等市级科普基地力量,联动市规划展览馆、重庆科技馆、南山植物园等科普基地,打好科学教育“组合拳”。近三年,组织开展活动共计37场,累计5万余名师生参与其中。依托专业支撑,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南岸区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附属科技中学;联动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5所学校在区实施“青英计划”,开放高校科学教育资源,累计开展活动1000余次,打通大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贯通脉络。
  近年来,南岸区“双减”工作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区域学生连续13届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及提名奖,师生发明专利达百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