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不分先后)
李 斌
重庆两江新区重光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学校在教育观念上转变升级,每一个老师都可以是科学教师。其次是核心素养的目标架构,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这四个维度,形成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的跨学科概念。最后是航天特色的发展创新。学校分为科学课、社团课、劳动课三种课型,打造家门口的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日等,请进来科普专家、校企合作、馆校合作,同时以科技小记者、科普场馆研学、儿童友好社区等多种方式从校园走出去,开展家校社协同的育人模式。
重光小学将在全国实验校的基础上,加大科学教育经费及师资保障,扎实推进STEM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促进科学教育与航天特色的双向奔赴,形成有影响力的科教特色,培养出一批志向远大、向往宇宙星辰的航天科技人才。
张先彬
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博士生,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智慧教育省级专家团队责任专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主持人,重庆市科教融合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的丰富性一日千里,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我提出了全融合教育构想,主张教育要给孩子们一个更为丰富的世界,孩子们与世界多维互动。我认为,教育实践需要理念创新。时代呼唤既发挥工业时代班级授课制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效率优势,又可突出孔子时代个性化充分、紧密结合实践的游学教育综合优势的教育形态。全融合教育应该应运而生,融天地万物,合师生未来,倡导场景化思维,顺应规律思维,跨界融合思维,努力实现“场育未来,自由生长”的美好教育图景。
李 竹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先进工作者。
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源自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呵护好奇心,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科学创新人才后备力量。
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大使命,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启迪智慧,化育生命”办学理念指导下,奉行“勇于实践 敏于实验”的实验校风范,着力培养具有智慧之心、智慧之眼、智慧之性、智慧之行的外健内慧少年。
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深化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大渡口区实验小学着力推广场馆式教育,重视家—校—社联动教育,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关注青少年的兴趣,鼓励其好奇、思考与探索,在更多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教育活动中培育创新人格,为祖国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奠基。
崔 满
重庆市大渡口区钰鑫小学校党总支部书记,重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重庆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专家组成员。曾先后荣获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大渡口区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等。
学校秉承并发扬了“义渡文化”和“义渡精神”,将“义达天下,竞渡未来”作为办学理念,以“立德启智,多元发展”为教育指引,构建了以“义”为内核,以“渡”为方式的“义德育人”德育品牌和义渡课程体系。学校着力建构建“义渡育人”体系,以确保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形成精彩纷呈多维一体的教育新体系。学校也由此成为市级立德树人特色项目研究基地。《义德育人》案例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并被评为重点推荐案例。
为了着力培养有智慧头脑、有义渡情义、有天下格局、有创造行动的全面而个性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学校构建了钰小义渡课程纲要。同时,学校着力探索素质教育改革,入选“重庆市首批素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试点学校”。
陈永富
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慧泉校区专职副书记,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教育信息先进个人,大渡口区科技辅导员协会会长。
我认为应该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原住民。学校通过拓展课程、变革评价、聚合资源等方式,探索科学教育新路径,着力培养“富有人文、崇尚科学、充满智慧、面向未来”的慧泉孩童。学校立足“惠及全体学生,培养拔尖人才”的理念,借助600平方米的科创空间,聚焦普及和提升,拓展科学课程,建设多样化的科学课堂,开设编程、智能车、无人机等课程,先后培育国家级、市级奖项30余个。学校变革评价方式,家校携手,借助第三方平台,聚焦学生五育评价,完善并优化多元评价体系,强化学生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学校也正打造“科学教育”特色品牌,依托家校社联盟以及科普基地等资源,打破校园围墙,强化与校外优质教育资源链接。同时,积极承办国家、市、区级活动,做深做实学校科创品牌,探索建立科学教育共同体。
沈 茂
重庆市大渡口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学会校长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级教师。曾先后荣获重庆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大渡口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等称号。
学校秉承“博知天下,厚通古今”的办学理念,认真研判教育现实,深入推进教育谋划与布局,不断夯实学校改革发展行动,建构起以“科学教育赋能强校行动”的改革矩阵。
我们基于学校发展总体目标,找准科学教育方向点,实施“一三六八”发展战略,将“学科融合,综合建模”确立为实施科学教育加法的方向。
我们定位教改行动主题基线,找准科学教育目标点,学科全息赋能,多翼共翔,确保课程改革全学科融合,保持发展速力,连通多学科科学知识结构共通链,凸显“更好更强”科学教育的质量标识。
我们也坚守课程改革质量标准,找准科学教育评价点,并定位行动坐标运行网格,找准科学教育路径点。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为科学教育树立起同心共愿,谨记教育强国有我的忠诚担当,力争将学校办成有品质、有内涵、有情怀的大渡教育和人民满意教育的好样本。
周 余
大渡口区西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大渡口区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重庆市优秀少工委主任,大渡口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优秀教师、区骨干教师。
专业师资是支撑学校和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坚固基石。学校引进并持续培养有探究精神、教育情怀的专业教师,提升内生动力。用教师自我学习、成长,引领学生从生活日常开始科学探究,让孩子们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奠定科学教育的基础。
丰富的课程是学校和学生实现优质发展的核心保障。我们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设了机器人、3D打印,C++等丰富的信息科技拓展课程,组织“趣探科学 筑梦未来”等科学探索展示活动,让孩子感受科学的魅力,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
我们也在努力融合和拓展科学教育的生态场域,以彰显学校科学教育的温度和广度。我们尊重差异、倡导多元、协同合作,使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学校利用校内场地建设智创空间、科学角等体验平台;积极与市区科协、科技馆、科普基地协同,延伸科学教育的有效场域,并邀请专家进校,传递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也树立身边的榜样,努力构建“大科学教育”新格局。
李 华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培训中心智慧教育专家库成员,重庆市骨干校长。
学校以教育数字化为抓手,构建数字化管理、实施数智化课程、推进数智化教学、推行数智化研修、研发数智化评价,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与学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实现了“课内学习打基础,课后实践出人才”,形成了“智慧面向人人、服务人人智慧”的教育数字化体系,重塑了教育数字化新生态,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基,努力实现“我为世界添芬芳”的办学愿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连续两届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移动学习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七个最佳案例之一,向全球推广发行。
接下来,学校将不断深化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新应用、新场景,带动辐射更多区域、更多学校协同发展,为实现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杜 娟
沙坪坝区森林实验小学校长,曾获得重庆市“基础教育精品课程”先进个人和沙坪坝区“优秀共产党员”“教学能手”“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主研多项国家级、市级课题,多篇课例、论文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
创造没有天选之人,而是我们眼前的人人。学校确立“好奇探索,智在生长”科创理念,聚焦“科创筑梦,强国有我”理想信念,建立了具有学校辨识度的“智在”科创课程体系,设立丰富可选的科创课程。
科创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落实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学校品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资源整合,打通校园围墙,构建线上与线下,馆校、高校、校企共建共享的育人机制,推进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一体化,持续开展分子生物实验室、专家院士进校园,科普基地寻访等15门特色课程。
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开展一年一届的“科创嘉年华”活动,我们打通科学与音乐、美术、劳动、体育等学科,链接生活,解决问题,在充满自由、尊重、宽容的环境中,让孩子保持发展的个性、天性、好奇心、探求欲,以及独立的思考力、自主的研究力和蓬勃的创造力,培养玩的智慧、爱的品质、审美的情趣。